汇聚教育同仁深化课程对话 推动国文教学协作共进


(吉隆坡9日讯)本校举办 “第二届华小与独中教学交流分享会—国文科”,旨在促进华小与独中在国文教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本次分享会汇聚众多教育同仁,包括来自培才华小(二)校的江凯琳老师和Cikgu Nurul Hafira、来自甲洞华小(二)校的Cikgu Mohd Khairul、董总课程局代表郑翠丽老师,以及本校锺志强第一副校长担任分享嘉宾。本次分享会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独中与华小之间的信息互通,并深入探讨中学与华小国文科教学的现况、挑战与应对策略。分享内容围绕三大核心主题展开,即课程内容及考试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策略。

本校董事长丹斯里拿督斯里林景清指出,隆中华在国文科方面并非弱势,许多学生在各项考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他继而表示,本校始终秉持开放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公教公学”,致力于学校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开幕仪式后,林董事长在张梅莲校长的陪同下颁发纪念品予各位分享嘉宾。

首先,来自培才华小(二)校的江凯琳老师与Nurul Hafira老师分享小学标准课程(KSSR)中的华小国文科教学。她们指出,华小国文课程(KSSR SJK)是根据《国家教育哲理》(Falsafah Pendidikan Kebangsaan)制定,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智力、精神、情感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相较于国民小学,华小国文课程更侧重于日常用语和基础掌握。江老师特别强调课堂评估(PBD)中“掌握水平”(Tahap Penguasaan, TP)评分标准的重要性。教师将根据学生的TP等级,灵活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她们也点出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例如学生个体程度上的差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的不足,以及考试带来的学习压力等问题。

接着,董总课程局代表郑翠丽老师则分析独中初中马来文课程(Kurikulum Standard Bahasa Melayu SMPC)的目标,即强调核心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在认知、技巧和情感三方面的全面发展。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听、说、读、写四大语文技能,还特别着重语法、词汇、谚语、发音和语调等方面的学习。她还展示“素养图”(Gambar Literasi),阐述课程如何通过九大核心素养和三大主要概念,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此外,她也分享初中统考的评分标准以及各类考试题型的特点。

在分享会中,本校锺志强第一副校长强调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的重要性。他认为,课程纲要本身是完善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创造一个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环境。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国文教学经验,分享诸多实用策略,包括创造友善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以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具吸引力和有效。

随后,来自甲洞华小(二)校的Cikgu Mohd Khairul老师则将焦点集中在小学阶段国文教学的课堂评估(PBD)中的“掌握水平”(TP)评分标准上。他详细介绍TP评分标准的具体细节,包括如何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不同掌握程度(从TP1到TP6)给予相应的评分,以及UASA(年终学术评估)考试中各类题型的分布情况。他也提出,可以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肯定,来有效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和参与程度,从而提升学习效果。最后,此分享会也进行现场问答与交流环节,让参与者分享自己的问题与看法。

此外,本校特别以午宴款待华小校长及隆中华各行政单位主任。本校董事长丹斯里拿督斯里林景清在午宴致词中,感谢各华小正副校长拨冗出席,并强调本校与各源流小学之间紧密连结的重要性。他也向长期默默耕耘、致力于人才培育的华小教师们致以诚挚谢意。此外,本校张梅莲校长也感谢各校校长对隆中华的信任与支持,并积极鼓励华小毕业生报读隆中华,助力学校在优质生源的基础上持续发展,迈向卓越。她也表示,此次午宴旨在进一步深化与各位教育伙伴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华文教育开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午宴期间,董事长丹斯里拿督斯里林景清亲自颁发统考优异生成绩名表予各华小校长,以表彰其校学生在统考中取得的优异表现。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学生努力成果的肯定,更是对华小教育工作者长期付出的高度赞扬与认可。

<
>
报道:陈国湧(媒体中心)
活动日期: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