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与创新:第七届“创•心”教学成果暨学术研究分享会

(吉隆坡13日讯)为促进教学创新与学术交流,本校教职研修处与教务处于今日联合举办第七届“创•心”教学成果暨学术研究分享会。本次活动汇聚学校优秀教师,展示多项教学成果和学术研究,彰显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和学术探索方面的卓越贡献。

首先,本校张梅莲校长对教职研修处的精心策划表示由衷感谢,正是他们的努力促成了今年教学成果暨学术研究分享会的成功举办。她同时向参与学术作品和教学成果发表的老师们致以诚挚谢意,赞扬他们在繁忙教学工作之余,仍坚持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其敬业精神值得全体教师学习与借鉴。此外,她亦感谢独中教育研究与发展组组长张喜崇博士拨冗出席此项活动,为老师们分享独中教育发展的相关课题。

张校长表示,教师在专注日常教学之余,必须积极反思教学思路与技巧,挖掘更多研究议题,并通过相互交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她强调,教师应与时俱进,方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张校长期望在来年由各科主任和行政部门共同引领,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作品的发表与展示,进一步彰显团队的教学与研究实力。

本校董事长丹斯里拿督斯里林景清感谢分享者的努力与付出。他说,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时代的教育需要不断创新,需要每位教师肩负更大的责任。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正是因为教师们在教学一线的辛勤耕耘,学校才能不断取得优异成绩。他希望教师们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勇于突破的精神,用更高的目标激励自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愿教师们不仅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与人生的楷模。更令人钦佩的是,老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仍然积极参与研究与分享,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成为学生最好的榜样。

值得一提的是,本校诚邀独中教育研究与发展组组长张喜崇博士主讲“独中素养导向教育改革下的课例研究”,概述了素养教育的时代演变。早期的知识导向教育(knowledge-oriented)侧重知识传授,满足工业化社会对基础劳动力的需求;90年代的能力导向教育(skill-oriented)则聚焦实践能力培养,以应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挑战;素养导向教育(competency-oriented)则进一步强调全面发展,融合批判思维、跨学科整合与创新能力,旨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终身学习者。张博士结合具体课例,深入讲解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平衡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为教师提供了前瞻性策略,助力素养教育的实践深化。

此教学成果分享会共分成四个场次,老师们可依据自身兴趣选择聆听不同主题的创意教学。所有发表老师均获得证书、发表津贴以及丰盛午餐;主持人则获得证书和午餐,以示鼓励。此次分享会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更进一步激发全校教职员在教学与跨领域的热情与潜能。

姓名 学术作品
1 Wong Chee Chong Satu pelajaran dengan dua orang guru: Guru Ke Pai Le dan guru Wong mengenai “generasi demi generasi”
2 许亿商 “Shall I stay?”. Talent development as mediator enhances teachers’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upholds the schools’ teacher retention
3 王志聪 有听错吗?两位老师的一堂课,王老师和柯湃乐老师讲讲“代代相传”
姓名 教学成果
1 谢宝琴 跨阅4.0《心有“林”系》
2 吴万发 三国争霸•穿越古今
3 邹慧芳 莲动下的小宇宙—步步惊莲•廉洁之旅
4 叶秀清 原来 我也可以试一试
5 曾添才 《名画再创》

<
>
报道:潘富伟老师
活动日期:2025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