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1980年 建设期

<< 发展史略

因独中、国中两校共用鹅唛路同一校舍多有不便,1974年,中华独中在新任董事长李成枫先生的领导下,展开了第一次波澜壮阔的建校暨迁校行动。1981年,怡保路新校舍建竣并正式启用。

1962
• 学校分为接受政府津贴的“中华国民型中学”和自力更生的“中华独立中学”。
• 中华独中董事会第一任主席(董事长)为刘甫秀先生,第一任校长为陈育忠先生。
• 因与中华国中共用一校舍,彼此行政、教学皆有不便。董事会遂倡议另建中华独中新校舍以利发展。于是,中华独中发展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建校征途于此展开。

1964
• 本校开29班,学生1219人,教师42人。
• 1965年政府废止小学会考,小学毕业生直升中学,本校与其他独中深受影响,学生开始锐减。
• 校长陈育忠先生离职,由林志光先生代理。

1966
• 本校首开先河,与马来西亚橡胶研究所合办“树胶种植研究班”的职业技术课程。

1967
• 董事会聘王瑞璧先生长校。
• 自是年开始,至1973年止,本校每年农历九月初派学生至安邦南天宫售花,筹募建校基金。

1969
• 由董事会购得怡保路现有六亩校地,时价22万余令吉,本校存款仅得十六万令吉,余额由雪兰莪福建会馆献捐。

1970
• 王瑞璧校长告老退休,董事会改聘陈顺福先生接任校长职。
• 陈顺福校长一面竭力为建校奔波,一面大力整顿校政,安定人事,加强教学并联络有关人士协助招生,树立形象,恢复中华精神。

1974
• 董事会改选,李成枫先生当选为新任主席。李主席鉴于建校为中华振兴之道,且与国中合用鹅唛路校舍多有不便,认定兴建新校舍乃刻不容缓之事,于是在各董事的协助之下,乃积极进行擘划新校舍的工作。

1976
• 董事会组织建委会分组进行募捐及建筑这两项艰巨任务。李氏基金会首献三十万令吉,本校董事会成员亦捐巨资。自此,仁浆义粟,纷至沓来,捐款数额,成直线上升,建校工作因此得以顺利进行。

1978
• 4月2日,本校恭请大马福联会主席丹斯里李延年博士主持动土仪式,筹划多年的新校舍,至此得以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1979
• 恢复文商理科体制,增设各科主任职位,成立各科学会并推动其活动,丰富学校生活。

1980
• 开28班,学生人数1350人,教师39位。
• 董事会议决成立由董事会、校友会、校内外人士及家长五方面代表组成校务促进委员会,以协助学校推展校务。
• 怡保路新校舍竣工。计有:多元用途礼堂一座、商科大楼一座及国字型校舍一座,内有科学馆、图书馆、商科器材及视听教育中心等建设。

<< 发展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