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隆中华   相聚百年盛宴 ——在隆中华所见所闻所想

 

 

 

    新纪元大学学院与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联办2017年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到马来西亚教育实习项目。50位北京实习生自7月318月18日被分配到全马19所中学和大学学院服务。

    宁美荣、陈松、黄诗语和祖木来提艾克拜尔四位实习生被分配到本校服务。宁美荣祖木来提艾克拜尔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而陈松和黄诗语则来自首都师范大学。以下为他们四人对我国和隆中华的分享:

    1.马来西亚文化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国家,马来人、印度人、华人、卡达山人等多个民族经过长期的融合,共同构成了马来西亚多元包容的国家文化。这种文化可以从他们不同的食物、服饰、生活习惯上体现出来。马来西亚公民都很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表现在不随便谈论宗教禁忌话题,不在穆斯林信徒面前谈论与猪肉相关的话题。

 

2.对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的印象

首先,校园内非常有华语文化氛围,各学会做的壁报非常有趣,展现了自身的特点。高三同学在小礼堂设计的教师节主题更是展现了丰富的中华文化——油纸伞、琵琶、书法。

学校也非常善于利用已有的资源,如:晚上出租光前堂为羽毛球场,利用行政楼三楼的空间作为自习室或者用于开会等。校方充分地利用了学校的资源,也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节约资源的意识。

另外,全校有64个学会,让各种爱好的学生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提供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学校的各种周年庆活动、节日活动都交由学生来组织策划,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这里,学生可以得到除了成绩之外的全面发展机会。

此外,学校的升学咨询室给予学生很多升学资讯,而校长直通车计划也让学生有更多的升学机会,给予他们更多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学校老师和领导都在积极为学生的未来努力设计蓝图。

其次,老师们都很热情友善,热爱华语教育,用自身的行动支撑着华语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出来老师们工作得很开心,和学生关系融洽。

再次,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课外尊师,能平等地和老师沟通交流,充分表达自己,思维开拓,积极主动。

这里的校友都能饮水思源,回报母校,捐钱出力,这也形成了隆中华的一种文化——校友文化。

 

3、这次主要负责的内容

本次来到隆中华,我们四个被分配到了百年校庆筹备室,主要负责协助校史的编纂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是负责修改并完善学校19个行政部门和十数个学科专题的校史文档的提炼及编写。

我们四个分工合作,随着文档上交的进程,将待修整的任务具体落实到个人。任务分配后,后续电子档的催办、文稿的修改、新内容的补充、视情况需要和负责教师进一步了解该部情况等工作内容均由接收该部工作的个人全权负责。

在工作过程中,校史编撰工作负责人刘慧华老师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从材料的收取到后续文件的补充,刘老师为我们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并在此中,定时确认工作进度,激励工作士气,让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有效的督促。

此外,我们还进到初高中各班,分享关于家乡的文化和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分享和交流中,双方认识到差异,体悟了包容。

 

4、实习的收获  

本次实习是一次非常与众不同的体验。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推进过程之艰辛让我们深感压力重大。幸而我们在这20天中,虽无功,亦无过,尚算没有辜负这一份基业。

校史的编纂让我们深深了解到,自隆中华建校以来,一代一代校领导和各位老师,以及支持独中发展的各位董事,付出了何种卓绝的努力,才使隆中华成为马来西亚首屈一指的独立中学,屹立在首府吉隆坡。这里的学生是何其有幸,又是何其优秀。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校友,他们活跃在马来西亚的各行各业,或事业有成或学识卓著。

可以说,在校时,以身处隆中华为荣的莘莘学子,在离开之后,他们的成就和荣誉,足以使隆中华为他们骄傲。这一点深深激励了我们,在远离中国本土的地方,有这样一个推行华文教育如此成功的地方,有一群为华文立足付出血汗的人们,闻之思之,热血激涌。而身为中华儿女,更应该将中华文化好好继承和发展下去,将华文好好的传扬开来。

同时,和各位老师及学生亲切地相处20天,于我们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师们真诚、热情,宛似亲人,又像朋友;同学们可爱而又充满激情,作为代课教师,抛开课业压力、工作责任等一系列因素,我们接触到的是一颗颗温暖的心。这份感动,我们将会好好珍藏,期待2019年隆中华百年校庆时的盛况,也希望我们能够有机会再次回到这里,参与这一盛事。

很荣幸能参加这次境外实习,短短的几周实习生活让我们感触颇深,对马来西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5.出发前、出发后对马来西亚的印象

出发前,由于实习任务的缘故,我们特意到网站上查询了有关马来西亚的信息,知道了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华文教育悠久的历史,是除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以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而这些是我们之前不曾了解到的。究竟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是不是资料上所说的那样,与中国的语文教育又有什么不同,马来西亚究竟是什么样子……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踏上行程,内心既激动又紧张,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未知。

来到隆中华的第一天,学校专门为我们举办了见面会,在会上我们与学校各位领导进行了简短的交谈,对学校的大体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得知第二天正式上班我们将会被安排到不同的班级进行文化交流分享。当天晚上,我们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因为我们四个人来自中国的不同省市,所以我们打算以自己的家乡为例向学生们介绍中国的不同风光及文化,让学生们可以更多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

 

6、对隆中华学生的印象

终于来到了正式上岗的日子,我们满怀期待走进校门,一路上看到了不少学生,同学们对我们都很好奇,但是无一例外的向我们微笑示意,“知礼”是我们对隆中华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因为这样,我们对隆中华这所近百年的老校更多了一份赞叹。

当天的第8、9节课,我们四个人就两人一组被分到了两个不同的班级进行代课,第一次与学生亲密接触。进入班级授课,从同学们最先的起立问好到结束时的起立道谢,同学们对老师的尊重体现的淋漓尽致。伴随着我们的文化分享,学生们的眼中充满了好奇与赞叹,一张张求知的面孔让我们体会到了身为老师的成就感。

在之后的几天中,我们逐渐了解到隆中华的双轨制教育,了解到学生们的课业繁重,并且在课业学习之外,他们还会参加各式各样的学会活动,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压力真的是不小。能将课业与业余生活处理妥当实属不易,能将两者都尽力做好更是艰难,但是隆中华的学生就有这种能力,也许这些都与隆中华高效有序、追求卓越的风格有关吧!

 

7.华文教育的特点

一、华文教育历史悠久。自19世纪初,华文教育以私塾的形式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出现,岁历尽艰辛坎坷,但从未在马来西亚中断过。无论是在历史长河中的什么时期,无论是收到政府法令和政策的限制,还是受到马来民族主义情感的制约,但在华人社团和马华人政党的共同努力下,马华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凝聚社有识之士的满腔热血。

二、基础良好,规模相当。以在吉隆坡为首的四所独中为引领,马来西亚具有相当规模的华文小学,华文独中和三所华文大专院校。马来亚大学等国立大学也设有中文系。近年来,华校学生中也渐渐出现了除华人以外的面孔。

    华语已经作为马新闻媒体的主要语言之一,国家电视台也开设了华文新闻等,吉隆坡国际机场也已开始使用中文投影仪,马华文、艺团体的文化作品的逐渐繁荣为中华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华文教育的坚韧性。由于历史和种族的原因,马政府对华文教育仍采取限制政策,政府采取的固打制和以英文作为数理科的教学用语。但是吉隆坡中华独中采取的双轨制制度,在为学生创造更适合于本土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文:宁美荣、陈松、黄诗语、祖木来提 艾克拜尔